【夏至】
在中國的廿四節氣中,同時亦是不論在中、西的天文曆法中,有四個很有代表性的日子。夏至就是其中之一個,其餘的是(一)春分、(三)秋分和(四)冬至。這四天是劃分了四季。
今年的夏至是在六月廿一日下午十三時零三分。此時斗指乙方,太陽到達黃經90度。
<<漢學堂經解>>所集崔靈恩<<三禮義宗>>記載:「夏至為中者,至有三義:一以明陽氣之至極,二以助陰氣始至,三以明日行之北至,故謂之三至。」
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北半球北回歸線,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最長、黑夜最短。此時農作物生長旺盛,雜草病蟲滋長蔓延,農村忙於加強田間管理。
華中地區農諺:夏至棉田草,勝似毒蛇咬。
夏至節氣之三候為:
六月廿一日鹿角解;
六月廿六日蟬始鳴;
七月二日半夏生。
這說明從夏至開始的那一天可以割鹿角;蟬兒開始鳴叫;半夏植物逐漸繁盛開花。
我國南方有夏至後「數九」以示氣溫的變化,在明清時代已有明確記載。
<<夏至九九氣候歌>>說:一九二九,扇子不離手;三九二十七,冰水甜如蜜;四九三十六,出汗如淋浴;五九四十五,頭戴秋葉舞;六九五十四,乘涼不入寺;七九六十三,上床尋補單;八九七十二,思量蓋夾被;九九八十一,家家打炭急。
在命學當中,陰陽的成份比例很量要,夏至那刻是代表陽氣是一百,陰氣是零。夏至後的每一分、每一秒,陽氣漸減,陰氣就漸盛,直至運行到冬至那刻,陰氣轉成一百,陽氣轉成零。
陰陽之氣可代表著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形態。最簡單的就是陽氣重代表比較陽剛、衝動;陰氣重代表此較陰柔、冷靜。